top of page

教會的身份與使命:歷史與未來

梁永泰


適逢基督教宗教改革500週年,教會更新運動舉辦研討:今天的香港教會,也需要革新嗎?


回顧歷史


初期教會,傳揚釘十架的基督,在迫害之中報喜訊:基督是救主。教會漸建立制度,成了恩典的中介,重視:基督是祭司。改革新教,眾人皆祭司,藉恩典得贖,反對教會壟斷福音:基督是先知。宣教運動擴展,建學校,關心社會,國度延伸:基督是君王。教會經反思,重拾社會及文化責任,傳揚整全福音:基督是牧人。


相對而言,香港教會過去60年的發展,有相似的軌跡。50年代,難民潮中給予社會的希望:基督是救主。60年代教會本土化,國際組織移交本地:基督是祭司。70年代教會關懷被遺忘者,包括工友,青年,教育,媒體:基督是先知。80年代政治改變,身分危機,教會出版《信念者》,認是歷史的主:基督是君王。至今,政治分化,教會失落,青年出走,缺乏身份認同: 基督是牧人。


前膽未來


未來的處境:全球化與貧富懸殊;保護主義與沒有合作;人有身份危機,如何面對本土﹑國家﹑國際的多元身份;學生與在職人仕的失落,信仰如何落實於生活之中;新難民潮與癱瘓國家的出現;世界文化世俗化等。教會怎樣回應未來的使命:教會要關心貧富差距與低薪市民;包容並兼和愛人如己;天上與地下的身分結連,用信仰眼睛看世界;傳揚整全福音;關懷邊緣人仕;重視文化救贖與個人得救並重,仰望基督是創造和終末的主。


文章刊於《時代論壇》時代講場,2017.3.1 及

刊於《時代論壇》第1540期,2017.3.5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